2014年的中国舆论场,相较上年, 更加板结。经一年多思想清场,主 张政治改革的“浅蓝”词语几乎全被逐 入“深蓝”禁区。当政者的“浅红”话语 全面重组。改革开放前的一些“深 红”口号则被激活。
“宪”字风波
2014年中国大陆最大的话语事件, 是“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两个口号 的失踪、重现、和由此引发的宪政 批判。
这是18大后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 施行30周年时提出的口号。2013 年“七不讲”,批宪政,它们在党媒上 跌入低谷。2013年底语象报告,笔 者已注意到“依宪执政”的倏起忽落。 2014年,笔者发现在发行逾千万的 超级大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读本》中,习谈“依宪治 国”和“依宪执政”的讲话不见了。
同样情形出现在中共4中全会文件起 草过程中。这个关于依法治国的决 定,起草之初有这两个词语,后来 被删,到全会闭幕当天,根据“一位 领导同志”的指示,又匆匆写入(广 州日报,2014.11.6)。
笔者在一篇评论中指出:高喊“依 宪”,未必真爱宪,真守宪,但删 除“依宪”,压制“依宪”传播,则确凿 证明,有一股强大势力,真怕宪, 真恨宪。就在4中全会公报发布当 天,各主要网站同时刊登署名“国 平”的文章《依宪执政与西方“宪 政”不容混淆》,同日人民日报为全 会闭幕所发的社论,也展开了对宪 政的批判。
人民日报是舆论风向标。2013年讨 伐宪政,人民日报(不包括海外 版)表现谨慎,公开批宪政的文章 全年仅两篇。2014年,在4中全会闭 幕前近10个月里,人民日报含有批 宪政内容的文章共5条。然而,全会 结束后的短短两个月(10月24日至 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13篇此 类文章。其中,11月13日的《中国 依宪执政不同与西方资本主义宪 政》,是该报有史以来首次就国内 政治问题,在标题上使用负面定义 的“宪政”一词。在百度新闻搜索可 见,4中全会前近10个月,标题出现 负面定义“宪政”的文章120条,而全 会后的两个月,此类文章689条。
强调依宪治国的4中全会刚刚结束, 党媒便迫不及待对“依宪执政”尾随消 毒。对全会精神的宣传,本应充分 阐释“依宪执政”是什么、应如何,结 果却变成“依宪执政”不是什么、不许 如何。这诡异情景,折射了不同力 量对依法治国定义权的争夺。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 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 执政”,4中全会决定中的这句话, 将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作为依法治 国的核心命题。依法治国,必须解 决法治还是人治问题,必须厘清党 与国家的关系。宪法实施,宪法监 督,违宪审查,都是依宪治国题中 应有之义。
对“依宪”,体制内外原有共识,那就 是“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人民日 报,2012.5.14),这也是对宪政的 一般定义。然而全会后批宪政的舆 论,表现出宣传机器对权力制约的 恐惧。这些文章高调重申党对法治 的领导,鼓励国家权力积极作为; 认为“宪政”是敌对势力颠覆中国的政 治盘算;提出“宪政”一词有特定色 彩,中共不能使用。
“宪政”在中共词典中原是正面词语。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提出“新民 主主义的宪政”。2008年,人大委员 长吴邦国还将“人权入宪”称为“我国 宪政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人民日 报,2008.3.22)。
18大以前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态度 审慎,不轻言“宪政”,但尚容忍社会 使用这一概念。“宪政”和当今中共使 用的“市场经济”、“法治”、“人权”等 概念,均来自西方。18大前,“宪 政”是可以公开讨论的学术课题,正 面语义的“宪政”在媒体常见,这使执 政者就此议题存有探讨协商的空 间。
2013,“宪政”、“公民社会”被打入另 册。2014年4中全会后,新一轮批判 高潮又起。宪政批判受到几位中共 党内学者抵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 说:宪政不是洪水猛兽(中青 网,2014.10.24)。中国经济体制 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说:宪政 非资本主义独有(新浪网, 2014.11.15)。但这些声音,被官 方批宪政的强大声浪吞没。
党语沉浮
在此语境下,中国大陆政治话语发 生诸多演变。2014年,中国大陆若 干政治关键词,在党媒体上彻底转 为负面语,遭到批判,包括上届总 理温家宝曾正面强调的“司法独立”。 同时,当政者自己的话语也在重 组。
2013年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政治文明”、“民主政 治”、“党内民主”等8个词语在人民日 报的频度跌到10年最低点,“政治体 制改革”跌到7年最低点。2014年 (截至12月29日,下同),除“民主 政治”和“政治文明”略有回升,其余 继续下滑。“政治体制改革”,达 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
前几任领导人的旗帜性用语,人走 词凉,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 是,“政治体制改革”及与其相关的若 干词语,在2014年发生了不寻常的 变化——
“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中共13大到 18大历次党代大会都曾提及的口 号。虽然只说不做,已成空言,但 却是必要的门面语,2013年3中全会 也曾提及。2014年4中全会,主旨是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和政治体制改 革,互为因果。然而全会通过的决 定,不见“政治体制改革”。该语在 2014年人民日报仅43篇文章使用。 而另一个内涵相近的新语句“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迅速 走红,2014年在人民日报的使用篇 数为457(“政治体制改革”在频率最 高的1987年,为348)。江泽民时 期曾用“政治文明”新口号论述政改, 胡锦涛时期用得较多的政改相关语 是“党内民主”。习近平是否要用“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 更技术性的新提法,作为政治建设 话语,替代承载着历史积淀、和胡 耀邦赵紫阳密切相关、在党内外易 于激起共鸣的敏感的“政治体制改 革”?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这是政改的要义, 核心在“制约”。中共在17大前提出 此语,17大、18大报告均从权力结 构的角度使用这个提法。2013年3中 全会的决定,亦有此说,但局限 于“政府结构”和“行政运行机制” 。 2014年4中全会,此语消失。查全年 人民日报,这个语句仅出现6次。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8大 后,这一比喻被广泛传播。2014是 反腐打虎之年,党内外对依靠制度 反腐的呼声日高,但在强调依法治 国的4中全会决定中,不见这句犀利 的口号。
“权为民所赋”:这是习近平就任总书 记之前说的话。2014年,对习个人 的宣传空前强劲。他在地方和中央 任职时的许多“语录”都在媒体热传, 偏偏这一句被冷落。2014年全年, 人民日报只有4篇文章使用此语。
上述“党语”所受冷遇,可与宪政批判 相联系。上述4句,涉及权力的合法 性来源、权力的制约,恰是“依宪执 政”的支柱。然而舆论管制者对此避 之唯恐不及。4中全会号召法治,会 后的宣传却言多戒律,一只眼看 着“法”,一只眼望着“党”,甚至望着 强人。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 宁公开提出:“不能把法治神圣化, 把人治妖魔化”(人民网, 2014.12.6)。
4中全会决定色彩驳杂,“政治体制 改革”未写入,一些深红词语也未写 入(如“专政”和“四项基本原则”), 强调党权的保守表述和推进制度变 革的开放性表述并存。笔者从中选 择了8个句段,比较在4中全会后两 个月的传播实况:
A,“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 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 责任追究制度”。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C,“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D,“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 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 分离”。
E,“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 点”。
F,(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 动”。
G,“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
H,“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 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检索结果,人民日报的频率高低排 序为:BFACHDGE,慧科的排序 为:ABCHFDGE。两个数据库的相 同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均居高(人 民日报第一,慧科搜索第二);“公 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必须以规范和 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同为倒数第一和 第二。
笔者还比较了决定中的5个关键 词:“宪法监督”、“以德治国”、“党 内法规”、“人权司法保障”、“党的领 导+依法治国”(在一篇文章中同时 使用两者)。在慧科新闻搜索,频 度最高的是“党内法规”,第二位 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第三位 是“以德治国”。“宪法监督”第 四,“人权司法保障”第五。首位与末 位的比率为3.5:1。在人民日报,频 度最高的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第二位是“党内法规”,第三位是“以 德治国”。“人权司法保障”和“宪法监 督”频度居第四、第五。首位与末位 的比率为7:1。
党语之凉热,对被迫噤声的自由知 识分子也许已失去意义,但对体制 内仅存的开明力量,却是清晰的负 面信号 。
深红与粗蛮
中国大陆的语象图幅上,始终存在 着一方深红,它属于改革开放前30 年的话语体系。一些词语在邓小平 时代和后邓时代似已寿终正寝,但 在2014,却纷纷复活: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此语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 光。2014年9月,王在《红旗文稿》 第18期刊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 不输理》,该文强调“无产阶级专政 是作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实行阶 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斗争仍是当今 的“主线索”,“不可能熄灭”。
“反党反社会主义”。2014年12月, 《红旗文稿》第23期刊文《维护微 博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纠正的几种倾 向》,提出在互联网上“要严厉打击 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色地带’”。
“刀把子”。这是毛时代用语,特指专 政机关。2014年1月9日,人民日报 评论员文章《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政 法工作的领导》称:“政法机关作为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是 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必须置于 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次日,媒体发 表公安部部长讲话《政法机关是党 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刀把 子”是一种粗蛮话语。2014,粗蛮话 语有蔓延之势。
“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 锅”。2014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 原部长张全景在《红旗文稿》22期 刊文,称“有的党员披着共产党员的 外衣,干着反对共产党的勾当,吃 着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污 蔑党、污蔑党的领袖,其危害比贪 污几百万元还要大”。一些媒体由此 衍伸出“砸锅党”一词,并由“砸锅”衍 伸出“砸碗”。解放军报称:“对那些 吃党的饭砸党的锅的人,不但不能 给饭吃,还必须夺下他的饭碗;‘砸 锅’者肆无忌惮,‘砸碗’就决不能手 软!”(解放军报,2014.12.24)
这些言论在互联网上有异乎寻常的 热传。2014年,“敌对势力”(含同 义语“境外势力”、“外部势力”等) 和“颜色革命”成为活跃词语。“敌对 势力”(含同义语)在人民日报的出 现频率为120,高于2013年的 98。“革命”原是中共词典里的第一 红词,冠以“颜色”,性质颠倒,变成 了“反革命的革命”。在人民网搜索标 题出现“颜色革命”的文章,发现世界 上并无颜色革命发生的2014年,竟 是该词在中国的井喷之年:
舆论场上的烈性词语,编织成一种 论述:鬼影幢幢,祸乱将至,令人 不知今夕何夕,恍若回到四面树 敌、时刻防范资本主义复辟的全面 专政年代。
* * * * *
这是中共18大以来笔者第二次发表 年度语象分析。18大闭幕时,我和 港大学生解析大会报告,曾判断“保 守势力仍很强大,中国的政治体制 改革难有实质性推进。”两年的事实 表明,岂止“难有推进”,至少在舆论 控制上,人们已看到实质性倒行。 纵观两年,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 启蒙话语、政治改革话语,正面临 前所未有的冲击。3中、4中两个全 会的制度改革努力,被极左意识形 态强力消解。执政者似乎正从邓后 退——但很少人相信,他们可能全方 位回到毛。纷纷复活的深红话语, 似乎更像是有人借用来吓人整人的 残刀断剑。执政者会走一条非邓非 毛的道路吗?那会是一条什么样的 道路?这是未来语象观察的要点。
本文的英文版来源于:http://cmp.hku.hk/2014/12/30/37469/
相关链接:
钱钢:《依宪治国为什么不见了》
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 port/politic/cnpol/story20140903-384770
钱钢:《2013中国政治语象分析》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 l/zbo/story20131231-294435
钱钢:《领袖姓名传播强度观察》
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 ontent.php?aid=156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